農村實施電商扶貧面臨的現實困境分析
推行“互聯網+農業”,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一種新趨勢。依托電商平臺、物流公司,將本地特色農產品銷往各地,除了幫助農民打開銷路、增加經濟收益外,還有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,對實現農業的產業化發展也是大有裨益的。當然,在推行農村電商產業發展的過程中,也不可避免會遇到諸多的現實困境,例如農村地區電商人才匱乏,農村物流服務站點偏少等等。為此,地方政府應開展充分調研,對各村電商產業發展現狀和面臨問題做到全面把控,然后提供政策支持、做好人才引進、完善物流體系,更好地發揮電商產業對農村經濟振興的促進作用,引領農村經濟走綠色、可持續的發展道路。
一、農村地區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善
發展農村電商產業的基礎在于建設完善的物流網絡,只有將電商平臺和物流體系合二為一,才能將農村地區特色農產品銷往各地。
橫向對比來看,近幾年農村地區物流基礎設施的完善度有了明顯提升,但是進一步的研究表明,物流體系相對完善的農村,大多靠近城郊、鄉鎮,本質上是城鎮物流體系的向外延伸。
而在那些距離城區、鄉鎮較為偏遠,并且分布相對零散的山區農村,除了EMS外,其他民營物流公司基于運營成本考慮,仍然沒有設立物流服務站點。
但是EMS具有速度慢、收費高的問題,而許多農產品的保存時效有限,而且經常是大批量運輸,EMS也無法完全滿足農村地區物流運輸的需要,成為制約農村電商產業壯大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。
另外,網絡基礎設施也是發展農村電商的一個硬性條件,在近幾年國家大力推行“光纖入戶”和互聯網全覆蓋的背景下,該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。
二、農產品標準化建設相對滯后
在發展農村電商產業的基礎上,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電商品牌,對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影響力有積極幫助。
近幾年,農村電商運營經驗逐漸豐富,人們的品牌意識也開始逐步增強。但是在打造和維護地方品牌時,由于農產品標準化建設滯后,面臨諸多的障礙。
下一步,決定要依托農村電商平臺,將這些果蔬產品銷往全國,從而進一步擴大市場銷路。但是由于不重視農產品標準化建設,沒有針對果蔬產品農藥殘留量檢測的統一標準。
這種情況下,有些農戶為了自身利益,未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綠色種植。為了使農產品色澤更加鮮亮、產量進一步提升,使用了化學農藥,導致殘留量超標。除了因為不符合標準而影響正常銷售,給農戶造成經濟損失,還會嚴重損害品牌的信譽。
三、農村電商人才供不應求
在政府出臺扶持政策,農村物流體系逐步完善的背景下,高素質電商人才匱乏成為制約農村地區電商產業發展的又一因素。
造成農村地區電商人才供不應求的因素可歸納為:第一,城鎮化的持續推進和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,導致農村地區有一定學歷、技能的青壯年,大量流向城市,“空心村”現象在近幾年變得更加明顯。
留守的老人、兒童,對電子商務缺少了解。沒有了人才的支撐,無論是電商產業還是其他產業,都難以獲得健康發展。
第二,農村電商扶貧雖然在政策的扶持下有廣闊發展前景,但是農村地區存在許多天然的弊端,例如生活和交通不便,薪酬待遇達不到預期等,對高校電商專業畢業生的吸引力不強。
有些電商人才有志于加入到農村電商扶貧事業中,但是綜合考慮居住條件、交通情況、發展前景后,還是選擇位于城鎮的電商公司。
產業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,也是防止農村脫貧之后再返貧的重要舉措。近年來,各地農村因地制宜探索了多種產業發展模式。在“互聯網+”的推動下,鄉村電商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。相比于鄉村旅游等模式,依托電商平臺銷售本地特色農產品,限制條件更少,經濟效益更好,可持續更強。
當然,在一些地理位置偏遠、經濟基礎薄弱的鄉村,發展電商產業也面臨許多現實問題。地方政府應客觀認識問題所在,制定問題解決對策,為農村電商產業發展創設良好環境。下一步,應重點構建高效便捷地農村物流體系、推行農產品標準化體系、完善農村電商人才培養體系,發揮電商產業發展優勢,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早日實現提供大力支持。
【部分圖文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】
Copyright ?2022 南珍北奇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ICP備案證書號: 粵ICP備20049884號